第三百七十章:谌明继的算盘_大国院士
鸠摩搜书 > 大国院士 > 第三百七十章:谌明继的算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七十章:谌明继的算盘

  六月中旬,比原定计划还要快上一些,在华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用数倍人力三班倒的施工方式去填去施工,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项目整体施工,终于完成了。

  虽然它距离彻底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但至少现在,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就位后,它就能正式开始进行实验了。

  徐川穿着正装亲自主办了完工剪彩仪式,看到了那一双双透露着希望和盼望的目光。

  那是对祖国强大的渴望,是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完成的冀望与期待。

  七月初,在经历了风雨飘摇,万里长征后,跨越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后,被拆卸装箱的ASdEx装置,也从日耳曼国正式抵达了金陵的长江港口。

  三亿欧元,按照当前的汇率来算,足足二十四亿Rmb。

  哪怕是对于一个可控核聚变项目来,这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了。

  不过徐川知道这是值得的,ASdEx装置虽然已经退役了两年的时间,但它的性能参数放到整个世界来,依旧是相当强大的。

  尤其是在水冷偏滤器这一块,尽管日耳曼国那边已经更新换代了,但部署在它上面的水冷偏滤器,其他国家依旧没一个能打的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长久以来对它的升级改造,以及匹配适应的设备等等,它花费了十几亿欧元也不为过。

  这样来算的话,三亿欧元+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技术换来这台完整的设备,其实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聊。

  如果不是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那边急需在彷星器上证明自己的实力,获取到更多的经费支持,恐怕想要完成这场交易,远没有这么容易。

  在金陵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帮助下,运送过来的ASdEx装置顺利的送入了栖霞山可控核聚变工程基地,安置进了核心区域。

  随即,在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那边安排过来工程师的辅助下,被拆散的零件和设备迅速重新开始进行组装。

  而设备在在灾华国,送入项目基地之后,ASdEx装置正式更名为‘破晓’装置,英文名‘dAN’装置。

  名字是徐川起的,寓意着它会像黎明破晓一般,撕开笼罩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空的重重乌云,对于破晓装置,他抱有很大的希望。

  随着聚变堆装置的送到,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也正式进入了下一阶段。

  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,目前来,徐川手中掌握着三大块拼图。

  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拼图自然是‘等离子体湍’的数学控制模型,它是整个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核心之一。

  只有控制住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,让其稳定的在腔室中运行,才能顺利的产出源源不断的电能。

  第二份拼图则是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,它能提供稳定强大的磁场,束缚住聚变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流动。

  而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的强大性能,能够让破晓在原本ASdEx装置的约束性能上提升一倍都不止。

  强大的磁场,能够更加稳定的维持住腔室内等离子体的稳定。

  特别是在去年年底经过他和张平祥两位院士一起优化后,在通过采用了石墨烯晶须增韧技术后,被增韧的一面拥有了更加优秀的导热能力。

  这能更好将超导材料的维持在超导临界温度之下。

  要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,强度越大,磁场也就越大,而随时产生的温度也就越高。

  而当温度突破了超导材料的临界tc温度时,会导致超导材料从超导态逆转成常态,从而丧失超导性能。

  因为如何在提供强大磁场的同时,稳定的维持超导材料的温度在tc临界温度之下,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。

  高温超导材料的导热系数的价值就在于这里,导热系数越好,其需要接触液氮与液氦进行散热降低温度的面积也就越低。

  相对比没有优化前的铜碳银复合材料,使用石墨烯晶须增韧技术优化后,它的导热系数提升了近一倍。

  而这体现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改造上时,能节省至少超过三分之一的冷凝面积。

  至于第三个拼图,那就是针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内等离子体湍流的探测技术了。

  当然,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理论状态中,需要等破晓装置完成组装后再进行实验。

  不过今年上半年,徐川从理论上为这套技术建立了一条完整的理论路线,只等待破晓装置完成后,就能测试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mss.cc。鸠摩搜书手机版:https://m.jms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